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南昌市绿色生态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 2023-01-01 07:58:35 来源:南昌新闻网


【资料图】

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面积7.12万亩

近年来,我市造林绿化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这个中心,以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载体,立足南昌实际,强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全市“绿量”“绿质”“绿效”得到大幅提升,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我市坚持“山上山下同步”,一方面抓山上造林,实施完成针、阔叶树造林1.6万亩,全力推进“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在全市主要通道两侧、重要景区栽植和补植各类彩叶、珍贵树1.29万亩,提高了森林总量,构筑了生态屏障。另一方面抓山下绿化,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开展国家森林乡村和省级森林乡村创建活动,提升了乡村生态系统质量。2018年以来,全市“绿色增量”不断扩大,累计完成造林面积达7.12万亩,南昌的城乡绿化水平、绿化总量、绿化品位大幅度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我市还坚持“提质扩量兼顾、建设保护并举”,强化对退化林、残次林、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病虫害除治迹地的改造和修复力度,推动“绿色质量”持续提升。通过在退化林地大力栽植或补植阔叶和彩叶树种,形成层次多、冠层厚,生态位错落有致的森林结构,促进森林恒续覆盖,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4年来共实施完成退化林修复6.37万亩。同时,加大森林封育力度,将自然条件、天然更新条件较好,经常受到破坏难以恢复的疏林、灌丛或生长有散生树木的低产低效林等山地封禁起来,借助森林自然更新或人工促进更新手段,逐步提高森林郁闭度,4年来共实施完成封山育林4.47万亩。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林地产出进一步得到提高,森林综合效能不断增强,森林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森林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在“绿色惠民”方面,我市坚持“生态经济共赢”,立足省会城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大户等社会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积极推进林下经济发展,2018年以来已完成油茶新造林面积4.55万亩,全市油茶总面积达到36.02万亩;森林蔬菜总面积突破0.3万亩;完成森林药材面积0.3万亩,新增或改建花卉苗木基地1.3万亩;全市林下养殖鸡鸭鹅达到了106万羽。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景观利用面积持续扩大,高标准打造了一批森林观光点、湿地体验点,全市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达到了5.13万亩,梅岭景区茶园山生态实验林场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新建溪霞怪石岭景区等9个基地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全市森林、湿地旅游年接待人数达1800万人次。

此外,我市以繁荣林业生态文化为载体,全力推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加快推动“绿色文化”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进森林生态物质文化建设工程,重点打造完成28个乡村风景林示范点建设,着力培育森林与人互惠互利的森林文化和谐理念;实施完成具有较为完备森林生态文化功能的乡村森林公园18个;对纳入南昌市古树名木名录的古树,组织专业单位修建围栏和统一规范挂牌,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森林生态精神文化建设,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积极开展“最美市树·南昌樟树王”评选活动;结合南昌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大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全民参与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和创建湿地城市、森林城市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全市各地通过开展枇杷节、杨梅节、香梨节、蓝莓节、义务植树等活动,极大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造林绿化的热情,市民的义务植树尽责率已达89%以上。(肖颖南昌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赖海荣)

标签:

推荐阅读

南昌市绿色生态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市造林绿化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这个中心,以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

南昌市“真金白银”助力人才平台建设

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22年我市下达人才发挥作用平台建设资金1651 8万元,加快江西高层次人才产...

全球消息!红谷滩区拟对西客站片区进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

日前,红谷滩区组织编制了《红谷滩区西客站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年)》(征求意见稿),拟对西客站...

南昌“人才10条”购房补贴可线上申领

近日,南昌“人才10条”购房补贴政策线上申领平台开放,符合条件的人才可通过“i南昌”APP或者登录“i南...

环球今日报丨元旦假期江西省市场供应物足价稳

12月30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目前,全省粮油、肉类、蛋奶、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量足价稳,运行...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在线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教育